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赵忠秀校长谈高校改革与科技强国

元描述: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赵忠秀校长就高校改革、科技强国、人才培养等话题接受专访,深入探讨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、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。

吸引人的段落:

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,如何建设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的大学,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,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商科院校,一直走在改革创新的前沿,在人才培养、学科建设、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。本篇专访,我们有幸邀请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教授,就高校改革、科技强国、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,深入了解他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、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和见解。

高校改革:分类推进,打造特色优势

分类推进高校改革,打造特色优势

“十三五”以来,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经历了一系列深刻调整,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。 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提出,分类推进高校改革。赵忠秀校长认为,这一轮高校改革意义重大,其核心在于建立科技发展、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,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,加强基础学科、新兴学科、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,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。

他指出,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、人才强国战略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一体化推进教育发展、科技创新、人才培养,不断强化对现代化建设的支撑。 “十三五”时期,我国高等教育准确识变、积极应变、主动求变,紧紧围绕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,紧紧扭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核心点,牢牢抓住提高质量、推进公平两个战略支点,持续全面振兴本科教育。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,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家战略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。

然而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,要求我们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,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以适应新一轮变革的迫切需求。 赵校长强调,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和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,在高校中既需要“全能选手”,又要有“单项冠军”。“接下来,教育部将明确各类高校的发展定位,建立分类管理、分类评价机制,引导不同类型高校在不同领域、不同赛道塑造并发挥高校的优势,追求卓越、办出特色。目的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,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,聚焦优势突破方向,打造一批一流学科标杆,在重大任务完成中提升学科建设能力。”

教育、科技、人才:三位一体,相互促进

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、战略性支撑。 赵校长认为,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递增关系:教育是基础,科技是动力,人才是关键。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,更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。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推动科技进步、引领科技创新发展,而科技创新能够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,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。没有科技的进步,现代化目标将难以实现。高素质的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,通过科研和创新活动推动科技进步。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也是人才,通过教育活动培养下一代创新人才。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实现教育和科技双轮驱动的核心环节。

高水平大学:引领科技潮流,培养拔尖人才

高水平大学:引领科技潮流的关键特征

赵校长认为,能够引领世界科技潮流的,无疑是那些深度融合了教育、科研与创新实践,并具备卓越国际视野与开放合作精神的大学。 这些大学通常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特征:

  1. 一流的师资队伍: 能够传授最前沿的知识,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,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创新人才。
  2. 组织的科研投入: 提供一流的实验设备和研究平台,鼓励跨学科、跨领域的合作研究,促进知识融合与碰撞,从而催生更多具有颠覆性的科技成果。
  3. 高度的国际化水平: 促进知识的全球流动与共享,更为高校带来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丰富的资源。
  4. 深度的业界融入: 通过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,实现“在实战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”,加速科技成果走向市场。
  5.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: 关注科技本身的发展,更要关注科技对社会、对人类的影响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
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:坚持立德树人,激发创新活力

赵校长认为,高水平大学要加强人才培养,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
  1. 坚持立德树人,强化价值引领: 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
  2.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,强化专业基础: 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加强基础学科、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,提升学科整体实力和水平。
  3. 促进全面发展,提升综合素质: 重视通识教育,拓宽学生知识面,培养其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。
  4. 注重健全人格培养,强化完善人格教育: 在坚定理想信念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、加强品德修养、增长知识见识、培养奋斗精神、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持续努力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,塑造健全人格。
  5. 激发创新活力,培养拔尖创新人才: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,加强创新课程建设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,打破学科专业壁垒,深化学科交叉融合,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。

科技强国:大学如何突破,助力创新发展

科技强国:机遇与挑战并存

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已位居世界第二位,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。 然而,赵校长也指出,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,制约着我国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主体活力的激发,主要表现在企业层面。企业普遍研发投入不足,缺乏可持续的自主研发能力。

赵校长认为,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之后,更要坚定建设创新型国家“三步走”战略目标,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、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。

大学突破:优化布局,加强投入,培养应用型人才

赵校长认为,大学要助力科技强国建设,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:

  1. 加大对高水平大学、世界一流大学和高峰学科的支持力度: 创造更利于学科专业发展的基本条件,包括教育教学条件、科学研究条件、人才队伍建设保障、服务社会的通路和抓手,以及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联通渠道和平台。
  2.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: 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,坚持面向市场、应用为要,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、科学研究的应用性、服务发展的适应性,深化产教融合,强化实践教学导向,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市场需求,让人才和市场形成良性互动。
  3. 优化学科布局: 瞄准学科前沿,突出原始创新,重点建设一批高峰学科,围绕打造特色优势,提高学科内涵质量,建设一批高原学科。聚焦交叉融合领域,打造学科增长点,培育战略性新兴学科增长点。
  4. 提升经费保障水平: 坚持全校资源一盘棋,统筹利用中央及地方专项经费,自筹经费,提升经费保障水平。通过争取上级部门专项支持、加强校企合作、争取社会捐赠等方式进一步拓展经费来源,提升资源募集保障能力。对那些发展水平不高、建设成效不佳的高校和学科应减少支持力度直至调出建设范围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  1. 高校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什么?

    高校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,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,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。

  2. 如何理解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三者的关系?

    教育是基础,科技是动力,人才是关键。三者相互促进,共同推动社会发展。

  3. 哪些大学能够引领世界科技潮流?

    那些深度融合了教育、科研与创新实践,并具备卓越国际视野与开放合作精神的大学,能够引领世界科技潮流。

  4. 高水平大学如何加强人才培养?

    高水平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,强化价值引领,优化学科专业布局,促进全面发展,注重健全人格培养,激发创新活力,培养拔尖创新人才。

  5. 我国科技事业还存在哪些短板?

    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,主要表现在企业层面。企业普遍研发投入不足,缺乏可持续的自主研发能力。

  6. 大学如何突破,助力科技强国建设?

    大学要加大对高水平大学、世界一流大学和高峰学科的支持力度,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,优化学科布局,提升经费保障水平。

结论

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,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。 高校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,分类推进改革,加强学科建设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。赵忠秀校长提出的观点和建议,为我们理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、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视角,也为我们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的大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。

展望未来,相信中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会取得更大的成就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。